English

社区行医有点难

2000-10-31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李海清 我有话说

10月30日晨7时30分,记者如约来到团结湖医院北头条社区服务站,负责人汪川大夫已早早地将大门敞开。社区医院门口标明的门诊时间明明是早8时开门,难道社区居民期望医院开“早市”?果不其然,8时之前,汪大夫接了一个出诊的电话,接待了3位病人。这3位老年患者全是心脑血管病人,除前两位是复诊进行静脉注射以外,第三位病人还有些便秘,汪大夫一会儿悉心叮咛陪老人看病的妻子,平时多买些蔬菜、白薯等,用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调整新陈代谢,一会儿又询问老人前次用药后是否有不适感应。

社区医院真是老年人的福地。在汪大夫一上午接待的10个门诊里,其他7位患者也都是忧心忡忡而来,轻轻松松离去。有的人看完病拿完药还唠叨上一段陈年家常。医护人员也丝毫没显出半点烦感。

据汪大夫介绍,现在的老年患者青睐社区医院还有其他缘由,譬如说静脉注射室氛围轻松,遇到老熟人还能多聊一会儿。另外,社区医院的医生尽可能根据病情和病人经济条件,为他们选质优价廉的好药,在用药之后还常常关心他们的生活,这里的挂号费依旧是五角钱,和两年前没什么两样,但前来就诊和预约上门服务的人却渐渐多起来。要是老病号一次没带够药费,医生们还可以让他们先取走药,再补交钱。

作为社区医生,汪大夫特别想尽全力为居民服务,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。像为居民义务授课,常常是精心准备却少人捧场。一些老年人把赶早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,其实医生们抽出宝贵的时间来讲解慢性疾病的预防在小区里最轰动,听过的人表示还想听,不想听的人也被动员起来。近期,由于团结湖社区要接受市里对示范社区的验收,80%的65岁以上的老人必须建立居民健康档案,而社区内28个居委会里仅有一个迅速响应这一项工作,工整地将表格填好送来。听说另外27个居委会的材料要在12月底以前报上来,汪大夫感到压力很大。她坦言,“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,做成以后,将为社区慢性病预防提供许多宝贵资料,但是现在单从社区医院推进显然进展缓慢,我们希望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能大力支持,计划递上两周但还没有回应。也难怪!区政府就没有一个专门负责老年人健康教育的科室,到基层落实起来自然难上加难。”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社区的同时,行政网络中的盘枝末节的确让人感到一丝冷漠,与热情真挚的社区医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